《千里走单骑》观感
Sunday, January 8th, 2006昨天下午和晚上连续看了两遍《千里走单骑》,倒不是说我有多么喜欢张艺谋,但是这部片子确实让我对旅途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这部片子的主题对于我是很受乐的,漂亮的风景,异域的风情,特别是旅途的孤独和父子感情这个主题。
“当一个人置身于陌生的语言环境之中,他会感觉更加的孤独。”当你在正常的生活中感觉孤独,你会有一种内疚的感觉,因为在熟悉的环境中,孤独绝对不应该是常态。你觉得你自己应该会很忙,每天都要忙着跟你认识不认识(谁知道是不是真的认识亚)的人打招呼,而非常不幸,如果你认识的人太多,那么属于你的空间就会越小。但是,在陌生的环境里,孤独却是理所当然的,你无需跟素不相识的人打招呼,虽然别人也在好奇的看着你,但是你没有压力,你不用去思考自己是不是曾经遇到过这个人。你是在看一幅与你无关的风景,你不需要任何的牵挂。在这种环境下,你才能彻底的放松,甚至在这里你还可以碰到一些像你这样的也到陌生人群里寻找慰藉的人。这是陌生环境给你的第一个作用。
片中的主人公通过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让自己理解了儿子,一个人,只有当你处在一个变化的环境时,或者当你不在面对熟悉的一切时,你才会激发出一种想象力。想象和思维能力总是在交流和对比中迸发出来的。旅途可以给你一个思考的机会。现在真的有点后悔自己选择在一个学校呆上9年了,幸好,尽管呆的地方没有变,学校本身在变,就像我没有换车,但是车走的路线却变化了,于是我也有幸领略了不同的风景。变化了,你才会知道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是如此的荒谬。陌生环境给我们的第二个作用。
片子里最出人意料也最幽默的一幕是高仓健到石头村的过程,坐在一个小手扶拖拉机中,周围是一对农夫,那个镜头挺逗的。还有就是村子里的人为了欢迎有一个外国人来访,居然摆开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宴席,这确实太有想象力了。中国人对于外国人的热情,实在是太炽烈了。这种热情的程度在100多年前的西方人眼中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中国人对于外国人的热情,一般来说都是那种由衷的,我认为这跟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文化教育有关,因为我们一向都是接受着那种以我华夏的广阔胸怀怀柔蛮夷的,于是别人能自远方来,我们当然不能失礼了。
总之,从这部片子里,尽管片子要描述的主题更多的是那种父子情深,但我从中看到的却更多是一个孤独旅人的思考。也许从中也有我自己的影子,外出,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陌生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