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理财方法的比较
现在市场上的理财手段花样翻新,最近又看到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出现,于是不禁把现在最通用的几种理财手段作了一些对比。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只是觉得好奇,因为对比以后居然发现有些产品的出现好像是完全不合理的,也许是我中间有些什么地方没有理解好,但也可能是我们的那些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确实赚钱赚得太狠,各种费用收得太高了。
1.银行存款利率
七日通知存款利率:1.62, 实际收益率:1.296%(扣除20%利息税)
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07%,实际收益率:1.656%(扣除20%利息税)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25%,实际收益率:1.8%(扣除20%利息税)
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7%,实际收益率:2.16%(扣除20%利息税)
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24%,实际收益率:2.592%(扣除20%利息税)
2.货币市场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只能投资于货币市场,一般情况下认为这个市场是无风险的。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货币市场的收益率约为3%,这类基金的托管费和管理费总额为0.68%。其构成为基金管理费0.33%,基金托管费0.10%和基金销售服务费0.25%。所以实际收益率为2.3%左右(记住,这可是无风险收益率哦),介于两年期和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
3.保本基金收益率(基本上与券商集合理财计划非常类似,只是在投资比例上有所不同)
目前市场上共有5只保本基金,他们第一季度末的投资组合里股票的比例除了一支为接近20%以外,其余的都低于10%,也就是说,他们目前的投资结构已经完全符合券商集合理财的标准,而他们第一季度的净收益分别0.3%,2.0%,2.19%,0.32%,1.65%,均值为1.29%,标准差为0.92%。年化以后的平均收益率为5%左右,但标准差也有3.7%左右。平均收益率高于三年期的定期存款,但是同时风险也不小。
50万元的认购费是0.8%,管理费1.2%,托管费0.2%,如果选择三年不赎回,这样赎回费为零,三年平均下来每年需要缴纳费用为1.7%左右。所以加上这些费用以后整个资产组合的实际回报率为6.7%。
假设有70%的资产只能获取货币市场收益,每年约3%,为了达到5%的净收益率剩下的30%资产的实际回报率应该在15%左右,这种收益水平在目前的股市大环境下确实不低。
而如果要达到三年定期存款税后收益即2.592%,整个资产组合的实际回报率应为4.3%,剩下的这30%资产的实际回报率则应该为7.3%。
4.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类型很多,对于这些不同的投资计划,很多人认为投资收益率可以达到4%-6%。但是根据市场上现有的同类投资基金,似乎能达到的公司不多。
但是按照这些产品的规定,他们由80%稳定收益类资产和20%风险收益类资产组成,风险资产的比例要低于保本基金的30%。而投资基准是期初三年定期存款利率(定期整存整取税后利率),即2.592%。
在这个产品中,50万元金额的参与费为0.5%,管理费1%,托管费0.2%,假设也是选择三年不赎回,推出费为零,三年下来每年需要缴纳费用在1.4%左右。如果要达到基准收益,加上这些费用以后整个资产组合的实际回报率至少应为4%。假设有80%的资产只能获取货币市场收益,每年约3%,为了达到4%的净收益率剩下的20%资产的实际回报率应该在8%左右。同样要达到三年期定期存款税后收益,对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风险资产部分的操作要求更高,但是由于这个产品对风险资产的上限要求更加严格,所以灵活性也更少,在这种更小的灵活性下能够做出比保本基金更好的业绩么?表示怀疑。总之,通过3和4两种产品的比较,发现第4种产品的出现好像是根本没有必要的。
最后再把后面这两种基金跟货币市场基金做比较,注意后面的两种基金我们都是假设了三年不赎回的情况,所以灵活性和抗风险性上无法跟货币市场基金做比较。保本基金的各种费用比货币市场基金高出1.1%左右,这些费用全都要靠那30%风险资产来承担,这意味着100%的风险资产将对应着3.7%的额外管理费,这么高的管理费,我们还不如自己去做个投资组合买股票基金了,人家的管理费也只比你高0.4%,难道你为了管理这30%的风险资产就要耗费那么多的脑子?在券商理财产品中,这个问题一样存在。经过这个比较,似乎3和4也没有什么必要出现了,投资者完全可以通过把两份钱分别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和股票基金来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