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荷兰共和国的盛衰

最近看了房龙的《荷兰共和国兴衰史》,房龙(von Loom)在荷兰出生,后来到美国求学并工作,著述颇丰。
从他的书里,你可以明显看到一个旧时代辉煌国度的人到了新世纪的大国后,对于祖国过去辉煌的种种追思。荷兰曾经的辉煌建立在商业的繁荣上,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人民一种天生的商业触觉,四通八达的运河早就了内部交通网络的完善,也培养了这种触觉。在17世纪乃至18世纪,这里也许是全世界交通最方便的地区,运河上当时甚至拥有了定时的班船,这在那个年代是难以想象的。同时,如果没有足够的物流和人流在支撑的话,这种交通系统是不可能建立的。
但是,商业国是不足以统治世界的,尤其荷兰还是一个商业共和国,这就意味着它只能重蹈威尼斯的覆辙。
荷兰在当时的欧洲有着独特的制度,那就是共和国制度。从房龙的书里看得出来,他认为这种初等的共和制度是导致荷兰最后没落的原因之一。作为一个商业国家和一个小国,繁荣和安全都系于与周围大国之间的关系,但是共和制度却导致荷兰难以作出抉择。当英法之间发生战争,荷兰面临着选择,这时候所有的外交问题都被联合省议会推给各个省议会,然后省议会又推给城市议会,最后,当他们达成共识的时候,也许战争就已经结束了。这样,荷兰就得罪了所有交战的大国。
另外,联合省制度还造成了公共品供应的缺失,比如像国防这样的公共品,尽管按照制度要求应该是每个省都来分摊费用的,但到了最后只有一两个最大的省还拥有一点自己的舰队,但是这些没有联合起来的海军根本就无法跟其他国家的军队抗衡,也无法保护自己的商队。就是这种现在常见的“扯皮”现象导致国家职能的缺失。
总之,在这种制度下,由于中央的不够强大(或者说根本不存在),国家的职能和反应都无法高效运转。
联合省衰落的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食利阶层的形成,联合省的居民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以后,凭借着阿姆斯特丹在当时的金融中心地位,可以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这让新一辈的联合省人缺乏了上进心。而且资金全都贷给了英国和法国,反而导致国内投资的不足。当时,作为一个小国,只有100多万人口,根本不可能在全世界跟当时有着1000多万人口的英国全面抗衡的,这也是荷兰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Comments are closed.